2021年6月
- 关于我们
关于苏作诚品
苏作诚品诞生于江南文化及苏作工艺的核心发源地——苏州。西晋“永嘉南渡”,唐代“安史之乱”和宋代“靖康之变”,促成了三次北人南迁,大量精英来到苏州。
使苏州成为文人涌聚之地,学派林立,群星荟萃。状元进士人数在全国首屈一指。
苏州文人在造园造物上投入了巨大热情。他们参与了大宅或园林的建造,以及室内陈设从设计到工艺的意匠。
以诗入园,以画入境,渗透了他们的文化修养和艺术追求。
这场文人的运动给苏作提供了肥厚的人文土壤。使苏州的造物带上了文人和文化的印迹。也赋予了苏作全新的艺术高度。
现代社会经济迅速发展,各种科技日新月异,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改变。
但是一路走的太快,过度的追求效率,丢掉太多本应该珍惜的宝贵东西。
钱丢了可以再赚回来,文化一旦断了可能再也找不回来了。
所以苏作,很可能是我们再也丢不起的宝贝了,它包含了太多古代文人与匠人的思考、实践和总结。
苏作,可谓是华夏器物文明的集合和见证。苏作,可谓是属于我们国人共同的文化宝藏。
为我们空间器物美学未来的发展,也提供取之不尽的素材和永不枯竭的灵感。
作为苏作标志性品牌,"以非遗苏作,造诚意之品"是苏作诚品的初心与使命。
文人之器,宛如天成。非遗苏作,再现诚品。
数百年转眼即逝,今天我们苏作诚品有幸通过苏作技艺,将古代文人通过器物传递下来的艺术审美与诗意风雅,重现和延承下去。
品牌溯源
明朝时期的苏州,不少文人纷纷到此隐居,寄情于器物,遍寻契合其审美的匠人高手联手设计制作家具文房。有别于以往的家具风格,追求的是“文质匠心”,崇尚简约的风格,追求物我合一、格物致知的精神境界。最典型的代表是江南四大才子文征明之孙文震亨所推崇的“高梧古石中,仅一几一榻,令人相见其风致,真令神骨俱冷…有一种高雅绝俗之趣”。他在 《长物志》 中提出只能“略雕云头,如意之类,不可雕刻龙凤花草诸俗式”,若制榻,即使是“花楠、紫檀、乌木、花梨”等高级用材,皆不能全“照旧式制成”,若仿元制而“上无屏者”,虽“其制亦古”,但“却不适用”,循旧而不守旧,在美学上大胆创新实验。在比例形制上,“宜矮不宜高,宜阔不宜狭”。诸如此类的例子,经过不断改进和完善之后,不但符合人体工程学,还有普世的审美价值,传递着“器以载道”的思想,是一场伟大的超越时空的美学实验。以苏作家具为典范的明式家具,以其丰富的文化内涵确立了艺术风格。
若说什么器物能代表中国文化,并在国际收藏市场上被公认的,除了陶瓷,非明式红木家具莫属。直至今天,很多国人还以为明式家具只有华人自己在收藏,然而事实却恰恰相反,仅美国和英国博物馆收藏的数量就多达1万多件,超过故宫所藏明式家具。十八世纪,英国家具大师托马斯•齐彭代尔Thomas Chippendale(1718-1779)在其《家具指南》认为,放眼世界家具风格首推明式。1949年,丹麦设计大师汉斯•维格纳从明式家具中产生灵感,设计出“中国椅”,逐渐形成盛行至今的“极简主义”。由此可见明式家具在国际上的艺术地位!纵观国内外拍卖行的家具行情来看,成交价超过千万乃至过亿元的大多是苏作明式家具,凸显了其作为顶级艺术品的收藏价值。
在国际手工文化领域,产生了大批有影响力的奢侈品牌。中国是一个文化消费大国,苏作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宝贵遗产,理应有这个实力,拥有和国际奢侈品牌相匹配的市场地位。但是,苏作极高的艺术成就与其窘迫的市场推广形成明显反差。而由于缺乏有效的宣传,苏作红木工艺的市场地位与其艺术地位并不匹配。还有一点,苏作对于器型、选材、制作的考究,使得其无法大批量快速生产,从而降低成本去占领更大的市场份额。苏作崇尚简约、顺应自然、物我合一的人文精神,值得推崇和发扬。如何让苏作工艺从博物馆、拍卖行走向更广阔的消费市场,是苏作红木面临的时代课题。
苏作诚品品牌旗下有四大产品系列,其一为“苏州园林里的家具”系列,以苏州各大园林家具器型为基础;其二“大师造物”系列,则以苏作非遗传承人亲手制作的收藏品为主;其三“名家复刻”系列,以国内外各大博物馆的馆藏款及王世襄等名家收藏款为原型,精心1比1复刻;其四“古画里的家具”则是从我国历代古画里的家具吸取设计的灵感,以重现古代文人的审美理想和诗意栖居。
“我们眼里的木头”
我们追求的是从骨子里读懂木头,从而以艺术的形式延续木头的生命。好的木材对于匠师,就像好的食材对于厨师一样至关重要。经验老道的苏作师傅通过观察原木树皮的状况,通过敲击木材发出的声音,来判断木头的色泽和纹理是不是自己想要的,这种外界看似“神奇”的本领,是苏作师傅数十年如一日跟木头打交道的经验积累,木头在我们眼里就是老朋友一样的存在,它的性格、脾气自然是了如指掌。
“我们对木头的态度”
苏作诚品总是在很多木材里面挑出一部分甚至几根,如果木材商抱怨我们过于挑剔或者不够大气,我们往往一笑了之。苏作对好木料的苛求也是名声在外的原因之一。正因为好料难求,一旦遇到好料我们就走不动道了,如果错过好料比如晚了一步失之交臂,则耿耿于怀!就像钓鱼的人,不小心错过了一条大鱼一般令人惋惜。所以买回来的好木料,都非常慎重,根据其独特的色泽纹理分门别类,来决定做什么器物。我们有些木料放了五年甚至八年以上才成器,没有想好之前绝不动手。这一点不奇怪,因为这才是苏作追求的“顺乎自然,物我合一”。
“错误的传言”
外界误传苏作惜料,是因为江南少料。其实不然,追溯到郑和下西洋的明代时期,红木进入我国的入口港就在苏州的常熟,苏州是红木进口第一站。如果说如传言所言,苏州缺料,那中国其他地方更没有木料了。而且,根据王世襄先生考证,北京城内流传至今的精细硬木家具大多由苏州制造,并沿京杭大运河运送过去的。所以说苏作惜料是因为少料,是没有读懂苏作——苏作对待木头的态度是:一是好料哪怕再小也是好料,差料哪怕再大也是差料。二是好料来之不易,自然要倍加珍惜,物尽其用。这是对待大自然的谦卑之心、敬畏之心。我们“惜料”,就像书法家“惜墨”一样,是我们苏作匠人的本份,也是我们苏作的传统。
“如何成器”
我们保留苏作自明代以来工坊式的传统做法,不追求流水线式的工业化、规模化生产。而继续坚持以小批量预订、手工为主、慢工出细活的苏作传统方式生产。每根木头用在哪里,与哪根木头为邻,我们看在眼里,放在心里,每个木材都有它合适的位置。在业内炒作木材花纹如鬼脸、虎皮纹的时候,我们坚持那种木材不能用在框架,因为这种纹理的木头丝绺错乱,含水率变化之后的内应力方向不一致容易导致框架变形,时间证明,苏作诚品匠师的坚持是对的。
从木头到成器,大小几十道工序,周而复始。以打磨为例,从120目到5000目,数千上万次的反复打磨,看似枯燥且乏味,长期艰苦的劳作换来的是一件件木材的成器,伴之而来的还有起老茧、关节变形,这双手才叫苏作匠人的手。因为能加工坚硬红木的刀锯无疑是锋利的,甚至有些匠人会十指不全。所以有人问:你们匠人怎么耐得住寂寞,吃得了苦头?殊不知这些对于常人来说是寂寞是苦头,而对于我们匠人来说,每根木头成器的过程,都是以另外一种方式延续其生命,可以算是匠人漫长人生之旅的修行,都是值得欣喜的,自然乐在其中。
图注:知名书法家石玉老师为苏作诚品题词
“何为诚品”
苏作,是一个有丰富内涵的文化宝藏,取之不尽,用之不竭。出于对于苏作的热爱,我们做了很多工作,但与我们明代的前辈相比,我们做的这些远不及万一。所以我们唯有时刻保持谦卑之心、虔诚之心,继续打造好每一件有匠心、有诚意的作品,努力把苏作这个文化遗产继承好、发扬好。这也是苏作诚品品牌的由来。
最后,我们愿再次和您分享一下苏作诚品的“诚”字的三重含义—— 一是为人坦诚,不偷工不减料,实实在在,守苏作本份; 二是制器虔诚,心怀谦卑之心、虔诚之心,心诚则器成; 三是服务真诚,以真心换实意、拒绝套路,真诚交朋友。 包含人、物、事三个方面,唯有如此诚意满满,方可称得上“苏作诚品”。
- 苏作诚品管理团队
非遗苏作 诚意之品
TOP
BOTTOM
明式家具标志性品牌
苏作家具,几乎成为明式家具的代名词,其核心发源地在苏州东山、西山一带。
苏作家具无论是选材、工艺、造型和韵味,均体现了浓郁的明代文人气息。
江南自宋明以来就是全国器物文化和手工艺的中心,江南园林文化赋予了苏作肥厚的人文土壤,
加之江南文人群星荟萃,状元进士人数在全国首屈一指,
文人的深度参与,是苏作与众不同之处,赋予了明式家具全新的艺术高度。
明式家具以用料考究、线条流畅、结构极简、比例精准等特点赢得了艺术的最高地位。
明式家具制作技艺包含:明式家具设计、明式家具雕刻、明式红木家具木工、苏式红木家具漆工等门类,
涵盖明式苏作红木家具的生产技术、结构工艺、质量检验三个部分。
明式苏作家具结构多达200多种榫卯,比其他木构榫卯更趋多样、精密、巧妙。
明式苏式家具注重符合人体的尺度,如座椅的设计,养成良好的坐姿,体现儒家风范。
明式苏作家具制作技艺形成了“结构严谨、线条流畅、工艺精良、漆泽光亮”的特点,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平。